- 发表时间:2017年04月10日
央广网厦门3月27日消息(记者陈庚 通讯员刘云芳)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猝死的一大危险因素,然而很多患者和家属却对它“不认识,不重视,不治疗”,日前在厦门举行的第二届海西心脏节律论坛上,相关医学专家表示,目前采用相关微创介入手术根治心律失常的方式已经非常成熟,关键是要走出认识误区,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本届论坛由福建省医学会心电生理起搏分会、厦门市医学会、厦门市医学会心电生理起搏分会主办,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承办,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0名心血管专家和学者出席。论坛旨在推广、普及心脏电生理、起搏新技术,培训电生理医师,讲者均为国内电生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,还安排了病例讨论及心电起搏网络平台研讨,以期推进福建省起搏与电生理医疗水平的提升。
对于心律失常,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往往是心脏“怦怦”乱跳,喘不上气等,丧失正常的心脏节律,但它的危害不仅仅如此。心律失常会干扰心脏血液输出,影响全身脏器供血。如果其发病的根本原因不消除,那患者的心跳就会像“脱缰的野马”,很难真正控制住。
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黄卫斌博士表示,心律失常可以通过药物和手术来进行治疗,但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,心脏手术一定是个大手术。“其实,根治心律失常多采用微创的射频消融术,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微创介入常规手术,手术时间并不长,一般约40多分钟,创伤小,恢复快,我们医院一年要做近900台。”他说。
据介绍,在各类心律失常中,房颤最为常见,随着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攀升,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,房颤发病率约为6%,85岁以上的患病率可达到18%,而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房颤发病率更高达40%。有数据显示,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两倍,发生脑中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-7倍。而房颤导管消融术是目前能有效根治房颤的治疗手段之一,其原理是借助导管顶端释放的电流,产生高温,从而将心房内的病灶清除,让心房跳动恢复正常。
目前国内一些医院还全面应用了三维绿色电生理技术,以三维超声代替X光造影,不仅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,降低了并发症,更让患者少“吃”九成射线。前不久,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就利用该技术让一名已有10年房颤病史的患者的心脏重焕活力。“完全‘零射线’下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是我们电生理医师一直努力的方向,随着心脏电生理和起搏技术的突飞猛进,相信实现这一目标并不遥远。”黄卫斌博士表示。